篮协主席指中国篮球短板,国际脱节,CBA需归化球员。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中国篮协主席郭振明近日对中国篮球的当前状况发表了直言不讳的看法。他的话语,如同一把尖锐的刀,直接戳中了中国篮球的痛点。
他首先坦率地指出了中国篮球自娱自乐、闭门造车的现状,这使中国篮球与世界脱轨了。虽然中国的联赛市场显得表面繁荣,各场比赛的球市火爆,球员的身价水涨船高,社交媒体上也是流量满满,然而一到国际赛场,我们的问题便暴露无遗。攻防节奏跟不上世界潮流,战术理念还停留在“拼防守、凿内线”的老旧套路中,与现代篮球的“高速攻防+三分雨”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郭振明认为,中国篮球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都处于一种“舒适区”的状态,缺乏与世界的交流和竞争,这导致我们无法跟上篮球的潮流。事实上,联赛中的球员虽然拿着顶薪,但往往缺乏必要的竞争压力,对外援的依赖使得本土球员常常沦为配角。在关键时刻,往往无人能站出来解决问题。
青训体系的崩溃更是雪上加霜。许多年轻球员在二十多岁才进入职业联赛,他们的天赋在低水平的训练中被消耗殆尽。裁判的“人情哨”问题也是国内联赛的一大顽疾,国内比赛吹罚宽松,一到国际赛场就容易出现一碰就犯规的情况,这使得球员心态崩溃。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篮球相比,我们的进化速度显然已经落后。菲律宾通过归化球员克拉克森实现逆转中国队的奇迹,日本B联赛放开外援和归化政策后,反而激发了本土球员的潜力。反观我们,战术理念还停留在上个十年,教练员出国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裁判的国际化程度低,甚至热身赛都难以找到强队陪练。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并迅速采取行动。对外,我们需要快速而准确地实施归化政策,优先引进那些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外线得分手。同时,我们需要参考菲律宾的经验,让归化球员与本土阵容形成有效的化学反应。对内,我们必须打破这种舒适区状态,进一步放开外援政策,倒逼本土球员提升竞争力。我们必须狠抓青训工作,将有潜力的球员送到海外进行历练。同时,对于那些“混日子”的顶薪球员,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联赛需要与国际接轨。从裁判的尺度到战术理念,我们不能再关起门来自娱自乐。中国篮球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必须摒弃旧有的观念和做法,勇敢地走出舒适区,迎接真正的挑战。只有这样,中国篮球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是一场荒野求生的比赛,我们必须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