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家之言:海港申花输球尴尬,亚冠改制或成鸡肋。

来源:24直播网

作为中超联赛的冠、亚军,上海双雄海港和申花近期在亚冠客场遭遇大败,遗憾出局。这一结果无疑引起了众多球迷的关注和讨论,其中不乏对球队表现的不满和批评。然而,从上海媒体的角度和立场来看,这样的结果也并非全然不能接受。

对于上海的这两支球队来说,能够在新的赛制预赛阶段晋级16强,已经算是完成了任务。毕竟,以现在中超球队的战力和财力,想要在竞技层面争先,对冠军有野心,是相当不现实的事情。足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竞技,它涉及的因素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中超联赛的现状和实力如何?中超俱乐部在各方面的表现如何?这些都是球迷们长期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我们不能否认,中超俱乐部在技术和财力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亚冠赛事对于中超俱乐部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虽然有时会面临一些困难和压力,但这也是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机会。

现在的亚冠已经没有了外援限制,有钱就可以堆砌出全外援全首发。然而,这样的产出与中国新质生产力的企业汇聚全球贤才的产出是两码事。虚荣心在这个领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会带来巨大的浪费。中超俱乐部无缘亚冠精英联赛八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足球就没有希望。

从商业角度来看,亚冠是个消耗巨大的赛事,对于中超俱乐部来说,参加这样的赛事是被动性的。中国联赛并不是以“亚冠预选赛”的定义出现的,所以球迷们不应该对球队施加过多的压力。经济层面来看,申花和海港参加亚冠所获得的收入相对于他们的工资支出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与欧洲豪门俱乐部相比,参加亚冠的驱动力和收益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在人才储备层面,中国有能力、有水平的球员已经越来越少,加上年龄、伤病等综合原因,很难支撑常态化的一周三赛。现实情况是,日韩的替补球员就能和我们的一线球员打得难解难分。因此,对于一个有联赛冠军竞争力的球队而言,联赛和亚冠孰轻孰重,需要管理层和真球迷共同思考。

具有同理心的自家球迷大多拥护俱乐部的战略决策,而作为商业体,球队只需要为自己的投资者和球迷负责即可。无需理会那些执着要求“在亚冠为国争光”的人。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中超最直接的现实就是每赛季前的“资质认证”——欠薪问题。大概至少一半的中超俱乐部都是为了谋求生存而努力。

在一半俱乐部球队只为谋求生存的当下,有同理心的球迷应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联赛内部的保级和杯赛的单轮游难道不也是一种优秀吗?现在的中超有能力去参与“外战”吗?或许对于当下的中超来说,亚冠名额的减少反而是一种解脱。更何况现在的亚冠可能只是个“鸡屁股”,不是我们曾经期待的那个“香饽饽”。

总之,我们应该正视中超的现状和挑战,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看待足球赛事和球队的表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足球的发展和进步。